158 3895 8898

无极养生武功创艺者、三教融易大宗师—— 十力和尚

作者:bayyxs    时间:2019-11-30 16:30:05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千载寺是一座集释(千载寺、居左)、道(太极宫、居右)、儒(三圣门、居中)三教合一的大型宗教建筑群,占地达五百四十多亩,规模宏大,历史悠久,三教融易,人才辈出。他们各自讲述着自宗的经义,共同遵守着进取向善的戒条,在组织上均受千载寺方丈的统撮管理。释、道、儒三教共存共融的特殊氛围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,造就了一批影响中华文化进程的大宗师。唐代十力和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。

唐十力和尚(614-741),赐姓李,名孺子,字道武,号十力,游化号道子。据《千载寺唐十力僧传碑》记载:十力和尚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生于古河内唐村(今焦作市博爱县唐村),自幼在千载寺学习释、道、儒三教经典,到十几岁时,唐贞观初年,太宗李世民第二次驾临千载寺,见十力小和尚少年聪慧,读书过目不忘,十分喜爱,太宗问明他的身世后,遂赐姓李氏,名孺子。他虽然是个佛教僧人,诵经念佛自然是他的本分事,但有时也到三圣门跟儒学的先贤们学习孔孟之道,有时还在太极宫跟随道士们学道修仙。同时,他还依各家所长兼学医药、雕塑、武功等技艺。十力和尚天资聪敏,刻苦好学,到了三十岁,他就在释、道、儒三教理论上有了透彻的理解和共融的实践。他潜心研习三教秘诀,以佛教人法两空的大乘空观,修无念、无住、无相之行,以儒家的修身养性和道家的清虚无为的理念,三教融易,以成就非空非有、空有不二的胜妙境界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,十力和尚在流传千年的无极养生文化基础上,“以大明度无极经、易筋经、道德经、黄庭经、千金翼方导引吐纳,创艺无极养生武功”,“功惊武林”,唐皇李世民将其“诏住京师”,讲述《涅》《摄论》以及三教典籍,演示无极养生武功,同时还参与了龙门石窟的雕塑工程,展示了他多才多艺的非凡才能。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十力和尚隐姓埋名,化名李道子,向南方远游。《千载寺唐十力和尚传碑》记述他“化名隐籍,艺传东泉,医游扬州,授贤大明,庐山传艺,塑艺少林”。他的足迹遍布长江南北,黄河两岸,二十多年后,十力和尚重返祖庭千载寺,潜研三教经典,醉心无极养生武功。他教诫三教弟子:“三教义正,严律武风。勿为霸腐,拳为民生。以柔克刚,舍已从人。未成功器,勿名师门。苍龙抬头,千载重逢。”十力大师一生呕心沥血,言传身教,培养了不少在理论上能融贯三教,在武功、医术、塑艺等方面大师级的人物。他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,为中华武术,特别是为今天名震中外的太极拳的创建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十力和尚就是一棵参天的大树,荫佑和泽被了后世的子孙。

十力大师不仅释、道、儒三教融易,武功盖世,而且精于禅定修行。老和尚禅定功夫出神入化,十分了得,六十岁那年,他在方丈室禅定十八天,出定时鹤发童颜,返老还童。开元中(741)十力和尚无疾而终,世寿一百二十八岁。圆寂后,依嘱不火化,不建塔,不立碑,密葬不宣,依三教礼仪举行葬礼。《千载寺唐十力和尚传碑》上说:“入殓时,身穿道袍,体盖袈裟,头枕三教经书,手持墨剑,僧人立左,道士守右,儒官司礼仪。”老和尚对释、道、儒三教融易并弘的坚定信念,至死不移。如此奇特的葬礼,古今中外唯其一人也!

十力老和尚这奇特的人生和伟大的功绩,除《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》“十力,唐僧,氏里不祥,通《涅》《摄论》,武德末,居京师,德齿俱尊,贞观中,依慧震住通泉寺,后不知所终。”寥寥数语而外,何以不见史籍和僧传?历史对十力老和尚之所以如此淡漠,或基于以下三个原因:一是十力和尚一生淡泊名利,常隐姓埋名,死后不立碑,不筑塔,使得后人难以了知他的行迹。二是常以道士打扮,化名李道子,传技授艺,使人们不明他是僧是道。三是他释、道、儒三教融易并弘时的乖诞作法,当时在教内恐怕是很有争议的,即使今天,不赞同的声音也是有的。这可能就是十力和尚之所以不见史籍的主要原因吧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 

附:《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》:


大唐贞观,赐李氏,名儒子,字道武,号十力僧,游化号道子,河内人。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,河内无极寺域三教门弟神龙降凡,马兰草母诞世。少即聪,目过不忘,文武医易博艺皆修。涅磐摄论,黄老经通,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。以大明渡无极经、易筋经、道德经、黄庭经、千金翼方、导引吐呐,创艺无极养生武功。研传“千载”养生医鉴秘诀。武练月雪,感之三圣,梦中授艺,功惊武林。诏住京师,造像西山。化名隐籍,艺传东泉,医游扬州,授贤大明,庐山传艺,塑艺少林,晚秋黄业,归故育弟。师曰“三教义正,严律武风。勿为霸腐,拳为民生。以柔克刚,舍已从人。未成功器,勿名师门。苍龙抬头,千载重逢。”传奇十力大僧,养生神通,六旬寂息十八天日,九九重阳,返老还童,星寿一百二十八载。开元中圆寂千载寺三教堂殿。葬仪时容体柔软,面色如生;身穿道袍,体盖袈裟;头枕三教经书,手持墨剑。僧人立左,道士守右,儒官仪礼,三教经日不散。嘱弟秘葬,师贤刹共,勿筑志塔,而天下稀及之,大巧若拙,养生神器。故天下莫能胜誉,释道儒三教合一,博艺修僧,无极养生拳功胜创先师之争□。 

  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载寺古藏残碑译撰书普观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千载寺武术文化交流推广平台

联系电话: 15839166916  




关于鑫晟
鑫晟服务
鑫晟案例
鑫晟动态
联系我们

扫一扫,关注一下

Copyright 2016 - 2017 www.bayyxs.chci.cn   版权所有 博爱县云洋鑫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 豫ICP备07017583号